白山市总结九种金融精准扶贫经
白山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据悉,白山市属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总量和贷款规模均居全省末位。辖内有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各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4014人,是典型的 老少边穷地区 。白山市坚持 小而有为 ,联合金融机构共同寻找金融扶贫突破口。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九种成效明显且可复制、易推广的金融精准扶贫经验。
助保贷款经: 政府+银行+社保+保险 的助保贷款模式 贫困户养老保障有了 定心丸 。
养老保险旨在解决老人的基础生活保障问题,而贫困户因无力缴纳社保费用而难以享受这项最基本的保障。 助保贷款 能够有效地解决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内所有低收入人员的社会保障难题,给贫困户担忧的养老问题吃下了 定心丸 。该模式是针对社保缴费困难的贫困户,由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贷款,用于一次性趸交社会保险费,由保险公司为贷款人提供意外保险。从缴纳次月起,借款人即可按月以社保工资偿还贷款本金,由财政对贫困户贷款利息予以补贴,5-7年基本可偿清全部贷款。贷款偿清后即可按月领取社保工资,工资标准每年可达到男性7392元、女性6936元,基本生活再无后顾之忧。 助保贷款 操作简便,覆盖面广,2016年11月份在临江市农商行推出当月即办理42笔、发放173万元。基于临江市的成功经验,白山市与金融机构对接,向各县(市)区推广该模式,制定了国定贫困县靖宇县的助保贷款方案,搭建了浑江区吉林银行和社保的对接平台,预计2017年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办助保贷款。
林权贷款经: 林权抵押贷款+林权收储+森林保险 用沉睡资产为贫困户 引活水 。
白山市属于典型的 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山区城市,辖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3%,农民家庭的主要资产是林权,要想脱贫致富,在林业资产上做文章是关键。白山市积极协调政、银、企、保、农、林各方关系,推动林权抵押贷款的开办,建立了领先全国的 林权抵押+林权收储+森林保险 模式:借款人将林权过户给政府平台,政府平台再将林权抵押给银行,银行给借款人放款,保险公司对贷款人承保意外险及森林险,贷款到期后如果出现不良,由政府平台托底收购,并负责流转拍卖。形成以银行发放林权抵押贷款为基础,林权流转平台提供林权收储为托底,人保公司提供森林保险为保障的合作体系,从而盘活沉睡的林业资产,为带动贫困户脱贫引入了 活水 ,同时还做到了最大限度让利于贫困户。目前,市林发公司与临江农商行、邮储银行、浑江农联社已经签订合作协议,仅四个月时间即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400多万元。流转平台与人保财险合作的 商品林支农融资 项目已向9户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发放融资贷款2200万元,惠及贫困人口101人。
绿色信贷经: 支农再贷款+绿色信贷+旅游企业+贫困户 借美丽乡村建设让贫困户吃上 旅游饭 。
白山市辖区临江市乡村旅游产业资源多、前景好、风险小,通过发展绿色信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将大有可为。临江市协调临江农商行发放1亿元支农再贷款, 定向 绿色金融,支持当地发展旅游业,打造 支农再贷款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让贫困户一起吃上了 旅游饭 。目前临江市支农再贷款已向农户发放贷款1500万元,用于将自有住房改造成 千家旅社 ;向核心企业 龙润温泉 发放贷款5500万元,由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帮助农民多渠道增收,如:企业租赁或收购农民土地,增加农户土地租赁(转让)收入;聘用农民为管理服务人员,增加农户工资收入;农户围绕旅游基地销售特色农副产品、开办餐饮娱乐项目,增加经营收入等。项目建成后可带动400多农村人口就业,人均年收入可增加5000-8000元。
土地抵押经: 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政策落地 贷 出 新产品 。
由于白山辖内抚松县耕地少,土地分散且抵押价值有限,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试点政策一直难落地。抚松县研究将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与其他担保方式相结合,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盘活土地资产:一是在抚松县尝试引入地上附着物作为共同质押物,即通过 土地+地上附着物 、 参地+参土 等组合担保方式,破解贫困户质押物匮乏导致的贷款难问题。截至10月末,抚松县已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547万元,既推动了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开展,又以贫困户创业贷款和劳务用工等方式帮助贫困户36户;二是在非试点地区的临江市采用 土地+企业无限保证责任 的方式,由临江农商行、 龙润温泉 、农户三方签订协议: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取得贷款用于农户住宅改造特色旅馆,以旅馆收入偿还贷款。若农户无法偿还贷款, 龙润温泉 作为土地流转接手方,负责托底收购农户土地,偿还银行贷款,并促成地权的流转变现。这种以核心企业作为地权流转平台的创新做法,弥补了地方政府物权流转平台建设滞后的不足,为推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探索出可行之路。
特色产业经: 扶贫再贷款+合作社/供销社+贫困户 支持一村一品战略 拔穷根 。
受地理位置所限,白山市辖内省定贫困县长白县昼夜温差大,自然灾害频发,不利于普通农作物生产,是农民一直难以发家致富的症结所在。但同时,长白县境内群山起伏、海拔高、日照充足,却使得发展特色产业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 拔穷根 的良策。长白县争取4000万元扶贫再贷款,用于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就业发展的合作社。利用 扶贫再贷款+合作社 、 扶贫再贷款+供销联社 等模式,依据不同行政村之间呈现出的不同经济发展特点,支持 一村一品 战略。截至2016年10月,长白县农联社利用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在实施 一村一品 战略中,扶持十三道湾村种植西瓜,授信额度36万元;十一道沟种植草莓,授信额度30万元;十九道种植葡萄,授信额度54万元;十三道沟种植人参,授信额度650万元;马鹿沟太阳村合作社种植马铃薯,授信额度1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 一村一品 累计投放贷款4920万元,支持贫困户158户。
增信机制经: 风险补偿基金+扶贫小额信贷 争取财政资金为金融精准扶贫 保驾护航 。
金融扶贫的对象是广大贫困户,没有完善的风险缓释分担机制就难以撬动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在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中,白山市积极协调各县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推进风险补偿机制建设,为扶贫小额信贷增信。目前抚松县、靖宇县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共列出风险补偿资金1300万元,对扶贫小额信贷给予担保并在发生风险时用于补偿损失。县扶贫办、农业银行、农商行和贫困户所在乡镇政府共同组成信用评级小组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扶贫小额信贷信用评级授信工作。现已为8436户贫困户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评定信用户730户,其中五星级21户,四星级43户,三星级335户,二星级331户,并为评定的信用户颁发了《吉林省贫困户信用评定贷款证》。目前对贫困户贷款余额已达4528万元。
扶贫示范经: 金融精准扶贫示范村 由点到面 按图索骥 。
靖宇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而靖宇县景山村是贫困人口最多的村。地少人多,人均土地不足2亩,底子十分薄弱。全村贫困人口254户545人,数量和占比都是靖宇县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靖宇县以景山村为试点,努力打造 金融精准扶贫示范村 ,着力从精准识别金融服务需求、创新精准扶贫金融产品、夯实基础金融服务、培育优良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切实际、易复制、可推广的金融扶贫思路和措施,为全市按图索骥深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积累经验。先后多次组织入户调查,对景山村254户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建立金融服务需求档案;实地考察当地果仁加工厂、苗木合作社、食用菌合作社的金融需求情况、项目发展前景以及对贫困户的帮扶带动潜力;召开金融扶贫融资需求对接会,组织金融机构与贫困户、种养殖合作社现场对接,供需双方达成意向性融资1000余万元;组织选派8名金融系统青年骨干为种养殖大户、合作社义务担当 融资顾问 ,帮助用好用足用活国家各项金融优惠政策和服务。
创新产品经:指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发信贷产品 让广大农户 有求必应 。
金融扶贫最前沿的着力点在于金融机构。白山市积极 协调人民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扶贫力度。截至目前,辖内金融机构以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为核心,不断丰富扶贫小额信贷等金融创新产品。推出针对农户的信贷产品十余种,如农业银行 金穗增信精准脱贫贷款 ,邮政储蓄银行 惠农易贷 ,临江农商行的 粮满仓 、 菜农乐 、 特产宝 、 畜牧丰 、 农机宝 、 创业通 、 消费宝 、 劳务快车 、 助学宝 、 兴林贷 、靖宇农商行的 果仁贷 、 农地贷 、 农牧贷 等,基本覆盖了包括贫困户在内所有农户的生产经营、就学就业、生活消费等方方面面,做到了只要农户有信贷需求,便能找到适合的信贷产品。其中,长白农联社推出的 扶贫再贷款+企业联保 的创新模式,即由几家企业共同在农联社开立保证金账户,每家企业存入一定金额的保证金作为还款保证,农联社向每户企业按照保证金的五倍授信用于支持涉农企业发展。这种模式一方面带动了贫困户增收;另一方面也为小微企业的增信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信用修复经:构建 信用修复 机制 放宽贫困户不良信用记录 容忍度 。
信用是社会经济活动开展的基石,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更是推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和基础。但在推进扶贫小额信贷的过程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因过去国家信用机制未建立、农村诚信教育未普及、个人诚信知识匮乏等原因,形成不良信用记录,导致现在无法享受扶贫小额信贷的政策优惠,陷入 越贫困越得不到支持 的恶性循环。白山市构建了针对贫困户的 信用修复 机制,与金融机构研究决定,对靖宇县景山村34户贫困户的83万元不良贷款实行减免利息、贷款分期偿还的政策,在清偿贷款本金后,重新为贫困户评级。通过这种手段,促进农户从逃废债务到按时还款的意识转变,推动农村的信用体系建设,解决贫困户的融资瓶颈,同时也有利于农商行不良贷款的收回工作。
白城翻译公司推荐阅读